井冈山星瑞红色文化培训基地是一家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专业红色培训机构。
15779176177‬
当前位置:首页  -  红色井冈  -  红色故事

曾志魂归井冈


井冈山,是一块浸染了无数先烈鲜血的红土地,在这里苍茫的青山绿水间,长眠着无数的红军烈士。一些当年曾在这里战斗和生活过的老红军,难以割舍对这块红土地的眷恋,也在百年之后,魂归井冈。在井冈山小井村,就有着这样一座老红军的墓地,小小的墓碑上镌刻着“魂归井冈——老红军战士曾志”几个字。

1928年4月,曾志与丈夫蔡协民随率领的南昌起义部队和湘南农军来到井冈山,参加了井冈山的斗争。11月7日,恰逢苏联“十月革命”纪念日,曾志临产了,当时后方留守处没有谁会接生,加上没有医疗设备,难产使她整整痛了三天三夜。好不容易把孩子生下来了,然而由于身体虚弱,大出血不止,曾志几度昏死过去。后来用当地草药医治,才把她从死神手中救了回来。可是,祸不单行,接踵而来的又是“产褥热”,几天几夜持续高烧不退……。

经历过出生入死的战争考验的曾志知道,自己是没有办法带大孩子的,孩子出生 26天后,她把他托付给了王佐部队一个姓石的副连长。石连长是井冈山罗浮人,3年前,他妻子生下一个男孩,可惜不久孩子便夭折了,当曾志将孩子交给石连长夫妻俩时,他们高兴地将孩子收留下来。

又过了10天,曾志接到上级通知,到小井红军医院任党总支书记。她到医院不久,就筹备着过新年。为了让伤员们减轻痛苦高高兴兴地过好年,医院里组织了演戏、唱山歌等娱乐活动。看见这些病痛的伤员个个露出了笑容,曾志心里十分开心。

1929年1月,红四军主力向赣南出发的前一天,曾志突然接到从茨坪写给她的一张纸条,要她随主力红军出发。原来前委为了做好沿途的群众工作,成立了一个工农运动委员会,下设妇女组,考虑到曾志做过地方群众工作,有经验,就推举她为妇女组组长。离开井冈山时,已没有一丁点儿的时间让她再看看自己的孩子了,第二天一早,曾志拖着虚弱的身体,忍痛别子毅然随部队离开了井冈山。

1951年夏天,时任广州电业局党委书记的曾志委托一个访问团的同志到井冈山后,打听一下她孩子的下落。

访问团在井冈山地方政府的帮助下,很快找到了24岁还不知道自己亲生父母是谁的石来发。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石来发来到广州,终于见到了妈妈。在广州呆了20多天后,石来发便回到了井冈山。后来,石来发希望妈妈在北京安排一份工作,但是身为中组部副部长的曾志,却语重心长地告诉儿子:“毛主席的儿子都去前线打仗,你为什么不能安心在家务农呢?!”农村户口想转城市户口,也没同意。他牢记母亲的谆谆教诲,在井冈山上担任了几十年的护林员工作,不辞辛苦地巡逻在崇山峻岭之中,为管理、保护好井冈山的绿色森林而兢兢业业地工作。

1998年6月21日,曾志在北京与世长辞,按照她生前的遗愿,6月30日,家人护送她的骨灰来到井冈山。石来发本想为一生历尽磨难的妈妈在井冈山修个好墓,可谁知母亲在遗嘱中,出现很多的是“不”字,“不开追悼会”、“不举行遗体告别仪式”、“不要在家里设灵堂”、“不要来京奔丧”、“不要写简历生平”。儿子哪能不尊重母亲的遗言?儿孙们在曾志工作过的地方,在战友们长眠的地方,静静地将洁白的骨灰撒向大地,并献上了四束小花,花上插了一张卡片,上面写着:“您所奉献的远远超出一个女人,您所给予的远远超过一个母亲!”

曾志一位女人,也是一位母亲,但她更是一位战士。她用自己的一生证明自己亲口说过的一句话:“ 我对我选择的信仰至死不渝,我对我走过的路无怨无悔”。 从曾志的身上,看到了一位真正共产党人严于修身,严于律己,秉公用权,不以权谋私。今天,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更加要践行“三严三实”,严以用权,切实做到公私分明、克己奉公,决不能以权谋私。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 张子清师长献盐

关闭

come-here